close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William Shakespeare's Hamlet




這段話從小每個人都學過
老師說這句話非常有名,僅管大家都沒看過哈姆雷特
沒看過莎士比亞,至少說得出這句話就代表你至少知道有這一回事
可是它真正的含義卻從來沒人教過我
這句話到底有什麼價值?

我們的教育是偏向科學的,理性的
尼采,佛洛依德,希臘悲劇,或是莎翁的這部哈姆雷特
都不是在教材中會出現的東西
這個社會教出來的是科學家,是工程師,是會計師,醫生,銀行家....
但就沒有藝術家,沒有哲學家

學校老師教我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多麼精確無誤的真理,不容任何反駁

這就是理性

理就是整理,是分析,把世界切成一小塊一小塊,從其中找到規則,定律
理就是條理,是秩序,相信完美的存在,相信人身為萬物之靈是神依著祂的樣子所捏成
柏拉圖在千年前認為我們是洞穴中的影子,只是理想人類的投影
希臘人算出人的黃金比例,認為理想的人就應當如此
就如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一般,他們認為他們發現了最美的比例
一切的事情都可以用科學來分析解釋

真的能夠用理性解釋一切嗎?

但人總在面對黑暗時,看到了自己陰沉恐怖的那面
在數杯黃湯下肚後,感覺到意識不停的奔流到無法抑制
在夢中,一切都那麼真實,身體裡的野獸從柵欄裡悄悄爬出

從劉曉波的書"悲劇,審美,自由"中看到這段話
他(哈姆雷特)對叔父和母親的瘋狂詛咒,他對自身的剖析
他對奧菲利亞的不信任,本身就是對人的失望
當叔父暗殺了他的父親之後,馬上又與他的母親結婚的情欲現實
突然呈現在他的面前,他那以往所堅信的有關崇高,善良
美好的信念全部動搖了,甚至崩潰了

哈姆雷特的猶豫也是全人類的猶豫
"to be , or not to be"
在極度痛苦中,哈姆雷特說出了這句話
是活著呢? 還是乾脆死了算了
尼采很悲觀,他說最幸福的是從未出生過,第二幸福的是現在馬上去死
難怪小孩子看尼采,爸媽就擔心這孩子會不會有問題
但尼采丟出了個超越的超人哲學,想要突破這個生命的困境
哈姆雷特是悲觀的,但他沒能超越這個問題
他看出人再怎麼偽裝自己
都不過是個野獸,一點也不理性
這和佛洛依德的說法有點像
不過佛洛依德太誇張了,什麼都扯到性
夢中出現長形的就是男生的性器,不是長形的就是女生的性器
難怪被人轟到爆

理性與感性的衝突
人是理性的嗎?
這個問題人類就這樣爭論了幾千年還是沒個答案
每當世界太偏向一邊後,就是另一邊的力量要興起的時候
所以在理性的文藝復興末期出現浪漫主義
所以在最理性的19世紀末出現了佛洛依德
過了幾十年,又出現了搖滾樂...

說到搖滾樂
以前都不懂為什麼搖滾樂的都愛嗑藥,酗酒
後來我知道了,只有在酒神主宰身體的時候
所有理性的束縛才會崩潰,讓身體裡的那隻感性的野獸 出來幫他們寫歌
如同作夢一般
在夢中也是野獸出柵的時候
所以,夢似乎比真實世界更真實
因為在那裡比較沒有偽裝

似乎在我們這個年代,這個台灣
人們還不能完全接受內心理有原始衝動像是性慾的存在
對於性的觀念還是會用罪惡的態度來看
哈姆雷特的掙扎依舊是人們心中的掙扎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
在偽裝與真實之間

依舊沒有答案
沒有答案的問題,就是信仰的問題了



kiss.jpg
克林姆的名畫作 kiss (我覺得這張想表達的是se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ard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